早上七點集合要出發
一夜沒睡深怕睡過頭

到了集合地點
看到了大家
我鬆了一口氣
我們總共10個人
每一個人都和藹可親
會來的原因不外乎是想了解呼麥
也有些人是純粹來遊玩的...

我們的研習地點在苗栗的南庄
是我從來沒去過的地方
一下了車我傻眼了...
怎麼有那麼漂亮的地方....




四面都是山
讓人有一種舒服開闊的感覺
我終於知道為什麼原住民的歌喉會那麼好了

在吃過午飯及簡單自我介紹後
我們開始了第一天的課程
首先我們先練簡單的母音練習
A-E-I-O-U
重點是過程必須緩慢
因為泛音就在過程之中



經過10多分鐘的個自練習後
老師開始集合大家
剛開始每一個人的音調都不一樣
感覺就像一團噪音
但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
聲音漸漸融合了
變得越來越和諧
完美的和諧音程
是唱了幾年合唱團不曾有過的感覺
也許有
,但那是經過無數的練習
而現在,這是第 一次 .....



傍晚
,山上起霧了.....

晚上是影片欣賞時間
每一段影片是馬克老師親自走訪拍下來的
地點有圖瓦
、義大利的薩丁尼亞島等等....




第二天早上7點
我們就起來做唱誦和冥想練習
藉由OM的口型感覺到氣在身體裡流動






在早餐休息之後我們開始練習聲音之詩


聲音之詩出自於費特大師的「泛音合唱」
目的在於陳述對音樂的理解
內容雖不知字義
但有某種的想像
你可以有多種唸法
並在這簡短的句子中
創造出泛音及無限的可能性
老師有一句話說的非常好

音樂家在演奏時
必須根據作曲家來詮釋樂曲
唯有透過即興
樂曲的詮釋才真正掌握在音樂家手中....

我們今天在戶外上課
並分組,一組3人
將目前為止所學的用上
內容不限各組可發揮各自創意
 (大家都表現的很好
只是山上的蚊子真的很多很多....)







再來要學的就是單口腔與雙口腔的唱法
之前說過圖瓦泛音唱法分為三種


(1)卡基拉 Karagyraa  
模仿冬風咆哮和母駝慘失子駱的悲鳴
(2)呼麥 khoomei  
模仿風捲過岩石峭壁呼嘯聲音
(3)西奇 Sygyt   
模仿鳥鳴極高音是其最大的特色

其中卡基拉和西奇都是雙口腔
只有呼麥是單口腔
區分的關鍵在於雙口腔是利用捲舌把口腔分成兩個空間
單口腔則是利用舌根特別的壓力製造出不同的泛音
不過很多人也是都混合著用






晚上老師讓我們每一個人使用音頻光譜分析軟體
來看自己的泛音

很奇怪的是
我唱的泛音大家都聽的見
但是電腦上並沒有顯現出來
(因此老師說電腦只能做參考用...)








第3天早上
一樣的練習靜坐及唱誦
不過感覺跟前一天感覺卻有很大的不同
以往放不開的肢體
此時卻自己很愉快的活動起來
做完即興的訓練後
我趁著休息的空檔自己跑到竹林裡去走一走
順便練習一下呼麥



一個人在竹林剛
開始還感覺蠻恐怖的
陰森森的
還有一堆蟲在飛來飛去
加上前一天下過雨
土地濕濕滑滑的
深怕一個不小心就會掉下去
因為只有我一個人

掉下去沒有人會知道

所以一定要好好的把它走完....



 



山裡奇怪的植物很多
也讓我大開眼界
其中讓我最訝異的是
地上有許多貝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inpei Y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